广州:变民生“问题清单”为“幸福账单”
社区花园式菜地怎么运营?榕树下小公园如何升级改造?楼道公共区域和楼梯口保洁问题如何解决?近日,黄埔区红山街道在广冶菠船社区举办“民生微实事半月谈”活动,2位社区发声人和20多位居民代表围绕深化“美丽家园”建设踊跃发言,积极建言献策。声声入耳听民意,事事关心解民忧。红山街道党工委书记凌伟东表示,开展“民生微实事半月谈”活动是红山街打响“红山红 心连心”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品牌的重要内容,是深入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建设“熟来熟往一家亲”社区的生动实践。该街在6个社区以每月开展两次以上的“民生微实事半月谈”活动,精准聚焦社区居民身边的小事、急事、难事,用心用情用力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,让更多“小而美”幸福走进寻常百姓家。
聚焦“小切口”“家门口新变化”可感可触可及
“这次议事的主题是建设美丽家园,通过广泛听取居民群众对社区建设、基层治理的意见和建议,进一步加强居民与物业、居委会之间的联系与沟通,用‘小声音’推动基层治理‘大变化’。”本次“民生微实事半月谈”主持人、广冶菠船社区书记甘少芬表示。
据介绍,该社区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“集中+动态”“区域+群体”结合等方式,采取社区发声人日常收集、网格工作巡查走访、群众主动反映等渠道,广泛征集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并形成议题表,经过综合评估,选定了楼道公共区域未清扫和楼梯口乱堆乱放杂物、社区民生微实事项目、楼栋前花园式菜地运营等三个议题,邀请居民群众现场共商形成解决方案,集聚一堂共商共议“家里的事”。
活动现场,广冶一街10栋门前花园式菜地如何建设运营成了现场居民聚焦热议的重点事项。据悉,该地块原本闲置,以前杂草丛生,偶有蛇虫出没,不仅影响市容市貌,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,居民颇有怨言。广冶菠船社区特意将其作为议题之一纳入讨论。
“一半种紫苏、一半种辣椒,种出来的劳动成果由全体居民定期采摘。暑假即将到来,我们会组织开展亲子农耕活动,让更多的孩子、家庭参与农耕劳动,感受农耕的苦与乐。”经过一番激烈讨论,现场初步确定由社区“老甘妈”志愿者服务队、“美家团”党员志愿者耕种空地,并将其建设成花园式菜地,劳动成果由全体居民共享。当甘少芬宣布讨论结果时,现场掌声热烈,叫好不断。
当天,群众迫切需求的其他“微实事”项目也初步确定了解决方案,如对广冶小公园升级改造,创建“熟人活动空间”,通过展示原厂区老照片、老物件、老文字材料营造新的熟人社区文化氛围,打造熟人记忆馆等。
甘少芬表示,下一步社区将持续梳理居民诉求“清单”,按照“立行立办”原则进行评估分类,能当场办理的,现场作出指引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,不能当场办理的,通过民意上达后续跟进处置,尽心尽力办好“民生微实事”,做好“家门口”的服务。
寻求“最大公约数”居民唱主角议出新变化
红山街道堪称广州工业社区变迁的缩影,街道下辖6个社区,其中5个是国企宿舍社区。文船社区、航专社区、火电社区、远航钢社区、广冶菠船社区……它们的名字被打上时光烙印,承载着20世纪辉煌的工业记忆。这些社区,不仅是工业遗产的宝库,更是邻里情深的家园。该街发挥“熟来熟往一家亲”的特点,深入挖掘协商议事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优势,探索社区居民共商共议新机制,以社区搭台、居民自治的方式,率先组建全省首支“社区发声人”队伍,搭建“民生微实事半月谈”协商议事平台,培育一批懂自治、善自治的居民服务力量,以共治促自治,以自治促和谐。
变“接诉即办”为“未诉先办”。据介绍,红山街道“民生微实事半月谈”按照“征、议、定、督、评”五步议事机制,由社区居委会联同社区发声人发起,从“小”处着手,从日常生活中掌握社情民意,广泛收集居民“民生清单”“问题清单”“需求清单”,按照“公共性、合法性、迫切性、可行性”原则分门别类筛选,通过“民生微实事半月谈”实现全过程闭环解决,转化为“幸福清单”,寻求居民意愿和要求的“最大公约数”,争取群众更大满意。
“这样的形式我觉得非常好!大家坐在一起像拉家常一样,想说什么就说什么,还有职能部门现场为我们解惑答疑,办事效率大幅提升了!”广冶菠船社区发声人“飞姐”难掩喜悦,“每半个月这样谈一次,很多问题都可以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,平时不常走动的邻居认识的也越来越多了,整个小区越来越像一个大家庭了。”
据悉,红山街聚焦群众身边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受益的民生小事、急事、难事,开展“微治理”“微服务”,真正实现“小事不出村(社)、大事不出街、矛盾不上交”。今年以来,已收集群众需求107个,确定项目94个,投入资金1291.30万元,其中社会资本1006.05万元,高效、精准办好群众“家门口”的实事。
“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创新形式,让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当之无愧‘主角’,成为红山深入践行新时代‘枫桥经验’的重要力量。”红山街道办事处主任叶国表示,红山街将依托“民生微实事半月谈”活动,听民声、察民情、聚民智、解民忧,让群众感受到无“微”不“治”的幸福感。
来源:广州市黄埔区委社会工作部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