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好“社会”这只手
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了。改革开放迎来了新的一页,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引领的当代中国社会,正在书写新的壮丽诗篇。全会明确指出,要“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、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”。中国式现代化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,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、增进人民福祉摆到了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位置上,这告诉我们,高质量发展不只是经济发展,也是社会的发展。经济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相辅相成、互相成就,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活力的激发,一个新的社会图景正跃然而出。
社会要有活力,改革不可或缺。小岗村的十八道手印,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,中国农村社会活力为之一变;“时间就是金钱”的标牌,让深圳特区打破了姓资姓社的生产关系束缚,“繁花”开启;全面深化改革,打破了唯GDP至上观,许多沉没的声音变得悦耳动听,社会风气向上向善而行……一桩桩、一件件,无不说明,改革让社会有秩序、更有活力,有活力的社会则为改革铺就了民意基础、社情支撑。
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程度,当惊世界殊。无论是经济结构还是社会结构,均发生了历史性变迁。从住房到教育,从就业到养老,从医疗体制改革到国企改革,体制的变革必然导致原有社会组织架构不再适应新的社会需求,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的阵痛一度难以避免,曾留下看病难、教育资源分配不公、下岗潮等社会问题。今朝再行改革,凝望社会结构、阶层之间的异同,必能气定神闲,唯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,全力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,才能够为经济体制改革等系统改革保驾护航,并为高质量发展积极培育一个高质量的社会。
这就需要真正重视“社会”的功用。众所周知, 市场经济有两只手——“市场之手”和“政府之手”,改革开放45年来,这两只手都发挥了巨大作用,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所以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,关键是还有一个“社会”。本届三中全会在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中,要求“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”,实际上就是要发挥“社会之手”的作用。把社会领域的问题全交给“政府之手”,社会自然会处于附属地位,群众遇见社会矛盾首先还是想推给政府,久而久之,政府就处于大小事务的风口浪尖,“大政府、小社会”由此尾大不掉;把社会领域的问题全交给“市场之手”来解决,则社会之公平正义总是容易被市场所左右,形成“穷者愈穷、富者愈富”的马太效应。因此,在“市场之手”“政府之手”之外,应积极发挥“社会之手”的作用,用“社会之手”来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夯实社会基础,消弭社会风险,推动社会进步。用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,这无疑是一场革命性制度创新,也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。
一个社会有没有活力,评价权在人民群众手里。没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,社会治理就是“独唱”,“社会之手”就如无源之水。我们应当趁浩荡的改革东风,钻研“社会之手”,为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铺路架桥。用好“社会之手”,上好社会治理这堂课,和群众一起走好群众路线,很紧要很必要!
通讯员:岳舍
页:
[1]